-
异步联机游戏是啥?你早玩得不亦乐乎,它甚至有几世纪历史
数个世纪之前的人们,就曾通过邮寄的方式来下国际象棋。经典桌游《强权外交》被搬上游戏杂志,从此成为日后最为著名的邮递型游戏。相比于传统的游戏,《开心农场》、《抢车位》这类依赖于社交网络的社交游戏与异步联机几乎是天生一对。[全文]
-
快要退休的3.5寸软盘,曾是核武库最可靠的信使
在游戏容量动辄就能达到几十上百G的今天,回首软盘盛极一时的那个年代,一切好像都变得遥远而虚幻。尽管技术的更替最终让软盘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,但视野之外,软盘其实依旧在特定的岗位上发光发热。[全文]
-
让一群AI玩“捉迷藏”,它们会想出啥战术来?
隐藏者靠这个技巧立于不败之地,甚至学会了如何用方块来给自己搭建一个安全的房间。这是研究人员所预测到的第二阶段。在战术螺旋式上升后,研究人员一度认为搜寻者不可能再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,但在经过3.8亿次尝试后,搜寻者的新方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。[全文]
-
到底要卖多少份游戏,才能让开发商挣到钱?
许多情况没有定价×销量那么简单、那么理想,细究那些最冷冰冰的数据,无论是单份游戏到手20元,还是到手40元,都没有表面看起来光鲜。[全文]
-
把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做成《刺客信条:长安》,网友比育碧更着急
至此,《刺客信条:长安》的故事,玩法,氪金点,咱都已经提前帮着琢磨好了,这些已经成熟的思路,观众玩家们的强烈呼声,也不知最终阿育能听见吗?反正据阿育自己说,是听见了……[全文]
-
关于吕布的疑问三连:他长啥样?咋战斗的?头上的羽毛干啥的?
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吕布形象都是20世纪以来生活的产物,但这并不代表吕布形象的艺术性在20世纪才出现的。事实上,在吕布死后的千百年间,他和三国的群英们都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。[全文]
-
用“和平”方式“吃鸡”,我表示尊重
它不是我期待中的样子,但也已是现阶段能实现的最好的结果。不然还能怎样呢?在当前环境下,不改,就只能继续做慈善运营,只出不进,成本巨大,最后只好关服,玩家也没得玩了;改了,肯定会有一些是非对错的议论,但好歹游戏步入了正轨,未来就还有可能。[全文]
-
把100个仿生AI放到游戏里内斗,会出现“黑暗森林”吗?
AI是否会有道德准则,它们通过利弊抉择得出的判断能不能算我们所说的“道德取向”,这些大哉问一直以来被人们争论不休。现在,在一款MMO生存游戏中,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回答这些问题的曙光。[全文]
-
《飞碟探索》休刊,一个集体热衷“神秘事件”的时代远去了
坦白来讲,这本杂志当年的内容又难称严谨,很多内容看上去像不可知论版的《故事会》。你很难说这本刊登过民科郭英森的引力波“论文”、把宋朝志怪小说解读成是外星人第三类接触的杂志,究竟是科普、科幻还是神秘主义文学。 [全文]
-
要不要和企业谈“道德”?从《魔兽世界》说起
玩家账号资产的权属问题,老玩家的权利?;の侍?,误充值的退款问题,以及等等类似问题,都不应要求游戏厂商通过自律的形式解决,也不应鼓励权益受侵害的消费者通过个体的方式去维权,因为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,都是低效、不稳定和容易激化冲突的。[全文]
-
争夺小镇青年,曾经只需要一张卡片
那时的中国,有数千万红领巾少年,为了干脆面里的小卡片陷入艰苦卓绝的漫长奋斗。为了集齐卡片,几千万少年在至少两年的时间里,不间断地吞噬干脆面。那场始于上世纪末、终于本世纪初,数千万人卷入其中的干脆面大战,已经过去太久了。[全文]
-
9·11后的美国电子游戏
传统阿拉伯头巾、深陷的眼窝、黑白相间的胡子、消瘦的面庞、一身长袍,外加一把AK-47步枪??将这一形象背后所代表的全体阿拉伯人等同于“恐怖分子”,这成为了9/11事件后美国文化界的某种政治正确。[全文]
-
不是甩锅,真的想借游戏认真谈谈家庭教育
父母失去了孩子,而用段子和吐槽“维护”着游戏的玩家群体们,也展露出了缺乏同理心的一面。这种家庭的沉痛悲剧如果只是简单地找到一个替罪羊,比如游戏,然后将罪责归结到它的身上,或者将它彻底打倒,就能避免更多的悲剧产生吗?我想也是不可能的。[全文]
-
游戏里的人再厉害,居然不会脱衣服
随着CG技术、动作捕捉等技术的发展,我们在游戏里看到的场景和人物已越来越趋于真实化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清NPC喘气时一起一伏的胸脯,欣赏即时天气系统带来的变化……但依靠现在的技术,想要在电子游戏里看到NPC像正常人一样穿脱衣服,依旧不太现实。[全文]
-
面具为何是ACG界的吸粉神器?
如果超级英雄漫画中只有一个个面具大侠吊打各路坏蛋的故事,那么它绝对不可能成为经久不衰的全球文化现象。我们真正为之痴迷,是因为超级英雄身上所体现的身份认知困境,还有他们在行侠仗义过程中所面临一个个法理悖论。[全文]
-
买来《抗日神剧大百科》认真研究了下,书里可不光是搞笑吐槽
在大致看完全书后,我认为《抗日神剧大百科》是在一本正经地发现、复述和强调抗日神剧中的胡说八道。大百科介绍的第一部作品就是“手撕鬼子”的《抗日奇侠》,被作者誉为“如金字塔般令人战栗而又光辉璀璨的超大型娱乐作品”。[全文]